11月4日-5日,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策略专家咨询会和垃圾分类减量深圳高峰论坛先后在宝安举行,来自全国的垃圾分类减量方面的专家齐聚宝安,为行业发展把脉。洁亚朱晓芬总经理受邀出席。
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如何实现“两网融合”?如何通过供给侧改革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如何从顶层设计角度破解垃圾分类管理和九龙治水的局面?目前垃圾分类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面对各种垃圾分类减量方面的问题和难点,一起来看行业权威大咖是如何看待和破解的。
深圳是全国比较早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的城市,截至2014年共创建了1643个垃圾分类的示范单位、小区,2015年,住建局把深圳列为垃圾分类的示范城市。
宝安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启动得比较早,首先是政府主导,设计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然后是企业参与落实,接着由NGO负责主推,发动全民参与。联合国环境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教授、博导杜欢政表示,只有按照这样的整体思路去做,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才能逐步推进,取得成效。
专家咨询会上,深圳市分类中心副主任林德流就深圳市垃圾分类减量工作近几年的工作情况和未来计划开展的工作进行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宝安区城市管理局副局长陈才苏表示,深圳市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思路是前端分类减量,中端干湿分离,末端资源利用。但现在很多可以资源化利用的垃圾并没有资源化利用,废品回收率越来越低,近几个月宝安的垃圾增长量达到20%,城市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分类和减量刻不容缓。
垃圾分类减量专家齐聚宝安为行业发展把脉
问题一: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如何实现“两网融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环所研究员程会强:垃圾的治理要跟国家大的方针和战略发展相结合,这样垃圾治理在整个国家的战略格局中才有自己的位置。从国家层面、政策角度全面广泛地推动垃圾治理。垃圾治理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和公益组织的多方协作,需要多种手段促进、激励、惩戒、约束,本着减量化、分类别、再利用,从垃圾产生到处理利用的全产业链的角度思考垃圾问题,审视垃圾问题,处理垃圾问题,治理垃圾问题。要按照有利于规范回收利用秩序,降低回收利用成本,提高回收利用效率的方向来治理垃圾问题。垃圾问题从前端来讲是政府和公众的启动,但后端主要还要依靠企业进行专业化的处理。所以垃圾最终的末端是资源化和无害化。垃圾分类也只是一种手段,最终通过这个分类减量,使垃圾当中有价的废物能够得到更好的利用。垃圾治理的顶层设计可以从立法规制,从源头设计,从公众激发、激励、约束、惩戒,从城市垃圾基础设施的配套设施、规划,从垃圾管理机制部门的合作,从现在标准规范的提升,以及引入PPP模式等多种社会资本的融入,弥补广大居民,特别是中国广大农村垃圾治理的短板。我相信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垃圾的治理问题一定可以得到解决。
问题二:如何通过供给侧改革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刘建国教授:垃圾分类总的来讲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全局性的工作。可以用供给侧改革的思维来改进我们的垃圾分类工作,通过政策设计为低附加值的废物找到出路,形成产业链,这些都是供给侧改革当中可以做的。第二个是全局性的,这个工作不能一部分人做,一部分人没做,这跟大家都没做没两样。也不能一部分地方做了,一部分地方没做,最终也一样等于没做。比如宝安区全区要做好一个顶层设计,全区来推这个事,甚至全市的层面来推这个事,然后才有可能取得效果。另外垃圾分类减量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大家经常讲分类,好像分出来以后就减量了,分出来以后就资源化了,分出来只是创造了一个减量和资源化的条件,分类本身减不了量,分类本身也不是资源化。
问题三:如何从顶层设计角度破解垃圾分类管理和九龙治水的局面?
社科院循环经济与环境预测研究中心副主任杜欢政:顶层设计的关键是理念的转变。工业文明是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生态文明理念下是要适度和合理生产。理念转变的基础上,要形成一套组织体系。组织体系从顶层设计角度来讲分两个层面:一是国家层面,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国家各个部委之间职能的分工;二是地方政府要从垃圾的前端分类到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在各个环节上要匹配,地方部门管理职能上要统一。
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首先面临的就是垃圾分类的难题,首先,垃圾分类涉及到许多的利益主体,这么多的利益主体要靠城管一个单位来协调,很难完成。政府、企业、NGO还有公众,在垃圾分类问题上要找到利益的共同点。只有找到共同点,很多工作才能推进。这个交差点怎么设计,应该由政府来主导,我认为在地方政府来讲,垃圾分类政府是主导,企业是主力,只有企业才能形成长效机制,NGO是主推,公众是主要的参与者,垃圾分类减量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的,这是一代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垃圾分类减量是一个系统工程,前端分类、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分类处置以后的资源化产品等要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问题四:目前垃圾分类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深圳市人大代表吴滨:我认为是顶层设计,在立法方面要进一步促进垃圾分类减量的政策活动等切实得到保证,落实到位。
洁亚清洁总经理朱晓芬:垃圾分类目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末端的处理。前端分得再好,末端没有处理,分类就不是那么完美。
和太水务副总裁王锐:我认为应该是垃圾分好之后怎么有效地解决清运和后端分类处理环节的完善。
惜福环保董事长扈华庚:我们现在亟待解决的就是源头分类之后怎么办,怎么处理。
深圳市九鹿鸣文化传媒公司副总裁邓洋:现在很多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还不够,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分类,怎么样分类,分类之余能够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回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