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宝安城管局联合深圳报业集团举办“分类减量,全城行动”宝安大讲堂在宝安松岗开讲,洁亚总经理朱晓芬、洁亚环保事业部副总陈实、市政协委员、深圳市媒体研究会会长张学虎、宝安区政协委员熊忠香等垃圾分类专家应邀参加了研讨。活动由深圳市垃圾分类推广大使、晶报记者吴建升主持。
深圳市日产生活垃圾16000吨,宝安区每天生活垃圾处理最高峰值曾超过7200吨,差不多占全市的一半,焚烧只能解决4200吨,其余的部分需要填埋处理,但面临着库容告急的窘境,源头减量压力较大。如何解决库容告急的燃眉之急?将分类活动中碰到的问题,以沙龙的形式研讨和寻找解决方案。大讲堂第一个课题,就是宝安区超极限垃圾解决方案。
“垃圾博士”:
书记说垃圾堆不能再加高了
沙龙首先由来自老虎坑环境园的隋继超博士介绍了宝安区生活垃圾处理情况。
老虎坑日生活垃圾处理最高峰值曾超过7200吨,其中4200吨是深能源两个焚烧场烧掉的,其余3000吨垃圾只能通过填埋处理。但正在使用的填埋场处理设计能力只有840吨,也就是说,3000吨突破了将近400%,目前的这点库容可能很快告罄。
超量填埋的第二种风险就是可能造成安全隐患,因为渣土和垃圾的堆填方式部分类同。光明滑坡事故后,老虎坑环境园迅速组织专家进行过安全检查和调研。马兴瑞书记也专程到老虎坑填埋场视察过,书记当时踩在垃圾堆上说,一年半多的时间填了这么高,要好好论证一下可能的风险,不要继续填高了。环境园就此组织专家研讨会,得出的结论跟马书记惊人相似,不建议再加高,填埋量要从目前严重超负荷运转降到设计处理的规模以内。
从2002年到2016年这么长的时间,龙华的垃圾都是来老虎坑的。基于安全的考虑,从2016年4月开始龙华的垃圾经过分流,已经不来老虎坑了,3000吨减掉了1800吨左右。虽然填埋压力缓解了一些,但考虑到垃圾新增的速度较快,情况还是不容乐观。
“我们在减量分类方面大有可为,减掉十吨、一百吨再乘以天数,会发现那真是救命的。”隋继超表示,“一个人少扔一个塑料袋、一个盒饭,少点一个菜,我们填埋场的压力可能就会减轻许多,你就为减量分类作出了贡献。”
方案1
英尔科技:社区分类减量截流法
“源头减量是硬道理,我们的减量是从社区和垃圾转运站开始的,也可以叫社区分类减量截流法。” 4月26日,英尔科技在宝安新村开始分类试点,从韩国引进了一套采用云系统的智能厨余垃圾桶,它的数据实时传送到云端后,所有的投放行为将通过一张家园卡进行实名登记,从而对居民的投放行为进行逆源式监控。所有的台账系统可以和数字城管对接,也就是说政府可以实时掌握到社区垃圾产生的情况。
英尔还准备开发一套征信系统,会为这些小孩子颁发一个宝安区垃圾分类与减量公益实践证书,也可将居民参与情况输入个人征信系统。
有了这套设备和系统,就可以保证小区垃圾干湿分类。干垃圾中的可回收物和有害的分出去了,就实现了减量。
而厨余垃圾分出来后,再通过改造垃圾中转站实现减量。我们在宝安大宝路垃圾转运站已经安装了改造设备,在小区里收到的厨余垃圾,经过把塑料袋破碎、脱离之后自动进料,厨余垃圾实现脱水及油水分,同时进行污水处理和气味控制,这样可实现厨余减量80吨以上。
现场互动1
滨河新村为什么会有小义工?
现场嘉宾就“社区分类减量截流法”与李海涛进行了互动质询及交流。
嘉宾:印象中大家都对垃圾分类信心不足,觉得居民的觉悟还不够,习惯不好养成,请问你们在宝安新村的试点情况如何?
李海涛:我们4月26日开始试点,1000多户居民目前已有710多户实时注册,有60个孩子志愿报名当义工,现在每天晚上都有孩子加入。这些小义工周末会去小区垃圾分类服务站巡逻,教居民如何使用家园卡和投放厨余垃圾,检查居民分类和投放情况。还有16位大人也加入义工队,这就说明广大居民的觉悟比我们想象中要高很多。
嘉宾:你说要建立垃圾分类征信系统,在法律层面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别人不分类你就给人输到征信系统去,会不会引起纠纷?
李海涛:征信系统是我们的战略规划,也是国家的战略,但我们只提供数据,谁来做我提供给谁,有可能是NGO组织来做,也可能是政府来做。我想如果实行征信系统,国家应该会有配套法规出台,可以避免纠纷。
嘉宾:你们通过改造中转站减量的创意很好,但如果人工分拣和破袋的话,垃圾量大的时候,时间能否来得及,空间是否允许?污水怎么处理?厨余的干渣是个半成品,出路何在?
李海涛:在分类初始阶段,厨余分得不规范,可能需要动用相当人力二次分拣,但随着分类质量的不断提高,动用的人力会越来越少,这点在福田滨河新村得到证实。破袋本身比较快,直接进入另一条生产线就处理掉了。
我们的中转站处理系统配备有6个污水处理池,所有污水最后都转化成中水循环使用。
厨余干渣这块,目前大宝转运站厨余干渣已全部由大树环保有机农场运走堆肥。
方案2
夏日环保:垃圾末端分拣及联合厌氧处理系统
夏日环保董事长俞伟敏强调,他的解决方案主要是针对进入环境园的混合垃圾进行处理,即现场简单分拣,机器破袋-鼓筛及挤水-大孔径鼓筛分出生物质垃圾与渗滤液一同处理-筛上物分出后再将金属、塑料瓶及玻璃瓶等分拣出来,筛下物基本上是生物质垃圾,可以在园内规划“完全联合厌氧发酵”处理系统,同时纳入部分污泥、粪便及渗沥液,联合厌氧发酵(该系统可模块化扩展,建设与运行成本低廉),产生沼气、中水、沼渣,实现处理全过程彻底无害化,沼渣就是有机肥。
如对进入老虎坑的7200吨垃圾进行处理,可实现35%的减量约2500吨。
现场互动2
有机肥如何解决重金属问题
嘉宾:注意到你讲的生物质垃圾最终要制成有机肥,请问如何解决重金属问题?
俞伟敏:厨余垃圾本身不含重金属,但如果与其它垃圾混合后,就可能重金属超标。比如,一大桶干干净净的厨余,一个电池丢进去就完了。所以避免重金属超标的关键有二,一是家庭和宾馆酒楼都要搞好源头分类,二是要管控好厨余流通的各个环节。当然,到场垃圾难免含有重金属,但经过我们的系统处理后,经过一定时间的持续监测,将形成稳定而标准的处理工艺和流程,最终解决重金属问题,生产出优质有机肥。
嘉宾:你的工艺其实就是机械分类,在垃圾分类还不普及的情况下,这是个好办法。龙岗红花岭好像有类似试点,但效果不是很理想。请问为什么?如何解决?
俞伟敏:问题主要出在布条类的缠绕物,系统不怕硬的东西,但是遇到缠绕物设备马上就绕住了,跟以柔克刚一个道理。据我了解,红花岭现在已改进很多,相关问题已经解决,主要是把大量缠绕物产生的源头提前管控好。
方案3
芬兰BMH:霸王龙破碎处理法
芬兰BMH公司代表何文佳为大家播放了一段视频:这是我们公司的品牌霸王龙——我们的破碎机牙齿很硬,像霸王龙一样,所有东西都可以被它搅碎。破碎是整个工艺的核心,只有经过恰当的破碎才可以进行分选。我们的目的是把所有的垃圾破碎成像名片大小,小于80毫米的粒径,如果破碎到A4纸大小是没有办法进行分拣的。
视频显示,在霸王龙破碎机面前,所有软的、硬的东西全部可以破碎掉,比如摩托车、轮胎等。
何文佳介绍,破碎之后就是进行分选,就是将垃圾中的不可燃成分(如金属、玻璃、陶瓷、沙石等)分选出来,避免这些物料进入锅炉造成受热面结焦、结垢,甚至堵塞。最终进入锅炉的是高质量的、均质的燃料,在欧洲是有标准的固体回收燃料(Solid Recovered Fuel, SRF),而不是垃圾,也可称为RDF。由于锅炉均匀稳定地燃烧,可以避免二公式英的产生,并显著降低NOx的排放量。
现场互动3
欧洲用税收政策鼓励使用再生能源
嘉宾:你们的破碎机处理系统并不对垃圾进行分类,那么如何体现减量呢?
何文佳:如果说能够进行干湿分类或者能够进行预分类当然是最好的,因为欧洲所有垃圾都是进行预处理的,居民家里可能有四五个桶分类。对我们这套系统来说,不管是垃圾经过干湿分类还是不经过垃圾分类,我们都可以适应。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没有垃圾分类慢慢到垃圾分类,热值量会越来越高,焚烧厂的预处理也会越来越高,这是不矛盾的。
嘉宾:目前石油、煤炭等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狂跌,其直接生产的燃料价格也随之大幅下降。这种形势下,资源再生产品因其成本高而价钱坚挺,其市场竞争力可能会受影响。比如贵公司生产的RDF燃料,能为公司赢利吗?
何文佳:你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好,每个企业都会关注钱的问题。我们的霸王龙处理系统在杭州和武汉有两个项目落地,投运以后我们需要检测实际的数据,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比如,我们处理了多少垃圾,燃烧我们产的RDF能发多少电,这两项是我们收入的主要来源。国外的数据不好做参照,武汉和杭州的项目正式运营后,我们会用检测的实际数据说话。
嘉宾:请你介绍一下欧洲国家对再生资源利用是不是有专门补贴政策?
何文佳:具体政策不是很清楚,只知道瑞典等北欧国家都没有垃圾处理费,一切都用税收来调节,对所有化石燃料即传统燃料征非常高的税,而对垃圾再生利用的燃料征收的税费很低,也就是说你使用传统燃料成本很高,所以用垃圾再生处理的燃料就很受欢迎。所以在这一块产业上,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巨大。
方案4
天楹环保:垃圾中转站RDF破解法
天楹环保代表杨冬琴介绍,根据宝安区实际情况,他们提出的是对中转站原有设施进行改造,加入减容化设施,避免运输二次污染,建设周期短,投入比较少。通过垃圾分选、垃圾资源化,包括塑料造粒、金属回收等技术,再通过物理脱水变成RDF燃料棒,基本实现全机械自动化。
目前传统的焚烧大概是每吨成本50万,他们现有的RDF厂,大概每吨投资在17万左右,效益比传统的焚烧要好。塑料粒子目前一吨大概是四五千块钱,RDF燃烧棒水泥厂和生物焚烧发电厂都需要。天楹打算在惠州建立一个生物质焚烧发电厂,RDF棒就有去处了。如果只是建RDF厂,不涉及后面的焚烧,污水处理是20%达标,80%可以利用废塑料再生线,我们全部厂是全封闭的,没有任何气味。后面如果涉及到焚烧的话,废弃、废水、污泥都可以处理,而且可以达到欧盟标准。
他们目前已有的业绩,是在日本九州和越南各建了1200吨处理设施,在雷州建了个600吨的,正在运营。
现场互动4
我的RDF不在深圳烧
嘉宾:垃圾本可直接燃烧,你做成RDF是不是多了道程序,且运输也要花代价,会不会成本太高?
杨冬琴:传统焚烧厂选址难,居民抗议搞得批了往往也建不起来。RDF基本上是生物剂材料,全程无污染,焚烧比较稳定。我们针对深圳土地短缺的特点,打算把RDF运到外地去烧,未来我们会在惠州建一个生物质发电厂。我们也做过详细分析统计,RDF比原生垃圾热值高很多倍,当然价值也高,我们有信心让成本处在可控范围内。
嘉宾:RDF能否站得住脚,某种程度是由其产品出路决定的,如果产出来没人要,恐怕很难持续。另外,RDF燃烧会不会产生次生危害,环境要求不达标,弄不好还会把行业的门封死。
杨冬琴:我以雷州项目为例来回答这个问题吧,我们处理的600吨,政府已给了处理费,基本已覆盖了成本,也就是赚多赚少的问题。所以RDF,我们可以卖钱,一定时候也可以送给焚烧厂免费使用。而且目前还用不着免费提供,因为韶关那个生物质焚烧发电厂,是满世界在找RDF呢。
你所说的会不会产生次生危害及环境不达标问题,天楹环保已经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的雷州项目、日本和越南的项目,都是最好的证明。
嘉宾:可否透露一下RDF生产达到多大规模才可赢利?
杨冬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量更多,它的成本相对来说会更低一点。目前我们一条生产线大概300吨,基本上两条线就可以保证盈利,也就是说600吨生产规模是个门槛儿。
垃圾分类、保护环境是全民的事业,在深圳这个创新之城,‘分类减量,全城行动’宝安大讲堂是一个很好的创新举措。对垃圾分类实际行动中碰到的问题,通过研讨和论证寻求解决方案,广泛汲取智慧。在企业的方案与专家学者的交流博弈中,取得了重要成果和思路,也为垃圾分类与减量的方式方法提供了更多思考方向。

